国家卫生计生委原副主任、中国医院协会会长刘谦为大会致辞,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国家卫生计生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庄宁、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副主任黄华波、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副主任高学成、罗兰贝格大中华区执行合伙人兼总裁唐亦蒙、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从体制、医保、信息化、学科、移动互联等领域对“解构新医疗经济”这一主题做了不同维度的解读。 第十一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是党的十九大后医疗卫生行业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是很多参会嘉宾的观点。刘谦会长在致辞中希望医院院长们一定要牢记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三个制度、一个体系”(“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孟群:大数据时代来了 会议上半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王辰主持。首先演讲的是孟群主任,他的开场白是健康医疗大数据时代已来!孟群用一组数据支持自己的观点,根据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的数据,2016年,全球健康医疗大数据领域投融资事件共52起,融资总金额超过91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投融资事件高达28起,占比超过50%,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到精准医学,占比39%,其次为智能诊断和健康管理。 孟群指出,健康医疗大数据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正快速发展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型健康医疗服务业态。“2017年底实现省、市、县三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联通全覆盖”,这是国家卫生计生委2017 年“务期必成”的十项重点工作之一。这说明全面推进各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和互联互通已成为顶层关心的核心改革项。 与此同时,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各级平台建设也在如火如荼进行。2016年10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确定福建省、江苏省及福州、厦门、南京、常州为第一批试点省市,启动第一批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产业园建设国家试点工程。 对行业关心的政策和法规问题,孟群透露,目前,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在制定《健康医疗大数据管理服务暂行办法》和《健康医疗大数据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前者将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实行分级、分类和分域管理,确保隐私和信息安全基础上,逐步实现互联共享。后者将明确,健康医疗大数据安全管理应当遵循统筹规划、统一标准、权责一致、确保安全的原则。 庄宁:2017年十件大事助推医改 庄宁指出,目前制约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内部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一是资源总量不足,布局结构不合理尚未根本改变,优质医疗资源尤其缺乏;二是卫生总体投入水平仍偏低;三是基层服务能力仍是突出的薄弱环节,基层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亟待提高,服务设施和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四是深化改革需要破解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矛盾;五是医疗模式亟待转型升级。 这些问题的解决显然是漫长的过场,短期来讲,结构性问题和系统性问题需要逐步细化、分解,然后各个击破。庄宁介绍了2017年医改十大重点任务,从中可以窥见改革的方向和趋势: 1、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2、以需求为导向,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3、加快推进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复合型支付方式。4、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医保“六统一”。5、全面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6、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7、大力推行药品购销“两票制”。8、全面启动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试点。9、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绩效考核。10、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 王辰:探求医院学科建设正道 王辰院长以高屋建瓴的视角对医院学科定位和建设做了分析。他指出,医学学科的社会职能是发现人类健康与疾病规律,产生并施行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不懈地追求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人类生命与身心健康。因此,在学科建设中,“医院要永远把临床放在核心位置。” “加强临床研究体系建设与能力提升十分重要,医生都要从事临床研究——包括乡医的质朴研究,医务人员的广泛参与是学科建设的基础。”王辰说,每个医院都要善于凝炼研究方向,善于锻造研究特长,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医院学科持续发展。 此外,王辰还以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为例讲了医院在学科布局方面建设学科群的必要性。学科群是以某领域、某方面疾病诊治需求为导向,由主导学科与相关学科立体交融构成的有机、高效的多学科功能结合体,这是适应疾病防治与学科发展规律的布局。 黄华波:跨省异地就医基本实现 会议下半场由刘远立教授主持。首先演讲的是黄华波主任。他介绍,近年来,医保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五个100%:2016年大病保险全面实施、总额控制全面推开,2017年跨省异地就医基本实现、智能监控全国推开、全民参保计划全面完成。 黄华波给出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通过国家平台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结算的人次不断增长,达到51747,1-10月跨省异地就医备案人员达到180万人,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发展势头迅速。他强调,在政策上,跨省异地就医享受参保地待遇和就医地目录及就医地管理。业务上,实行三个一对一,即部省对接、省市对接、市院对接。同时,实行的预付金制度不仅支撑财务流,更重在建机制。信息联通方面实行大类数据即时上传,明细数据事后上传。
高学成:移动互联助推医疗管理 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健康中国2030”则要求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推进基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医疗健康大数据开放共享、深度挖掘和广泛应用。高学成主任介绍了政策背景,并就“移动互联助推医疗管理”这一话题做了分享。 “移动互联网时代,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移动互联网,得粉丝者,得天下!”高学成表示,移动互联网时代,医院管理者要有碎片化思维和快一步思维,要建设以移动互联和大数据为支撑的医疗管理服务体系。他还介绍了移动互联+综合绩效考核、移动互联+满意度管理、移动互联+患者安全志愿报告学习等方面的应用。 唐亦蒙:中外医生薪酬体系对比 接下来,唐亦蒙带来一份关于人才培养和医生薪酬的重量级报告。报告选取了15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对标分析。对比发现,中国规培基地资质不一,约40%非三甲医院成为培训基地,而美国有824个基地,基地资质高度均质化,培训基地由ACGME统一认证、监管和评估,不合格会被取消资质,如MGH泌尿外科专业曾被“摘牌”,10年后才恢复资质。 中国规培带教医生资质与投入存在不足,35%的受访医生认为带教医生资质需要加强,74%的受访者认为带教医生投入不足问题十分普遍。而在美国,带教医生通常为各科骨干医生,对培训各阶段项目目的和标准十分熟悉。住院医师评估对老师晋升和提薪速度有影响,ACGME规定核心带教每周需投入至少15小时。 薪酬方面,中国医生平均收入仅社会平均工资的1.6倍,相较国际市场(约3-4倍社会平均工资),中国医生阳光薪酬水平相对低下。此外,相较大部分国际市场(固定薪酬占比>70%),中国医生固定薪酬占比较低,约55%。 刘远立:深化医改与医疗经济的矛盾 刘远立教授压轴出场。深化医改与医疗经济的矛盾是什么?系统解决二者矛盾之道是什么?他给出了答案。 在刘远立看来,医改与医疗经济的矛盾显而易见:医改的主旋律是控费,而医疗发展的主旋律是涨费。“解决二者矛盾的核心是公平与效率的平衡、政府与市场的统筹。”他解释说,医疗公平体现在医院按临床需要提供服务,患者按支付能力付费。而医疗效率是要体现效果和成本之间的关系。 很多人经常听到这样的问题:卫生领域到底应该由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刘远立说这是误导。实际上,政府与市场在各个系统中都扮演着各自不可或缺的作用,全世界都是如此。如在监管方面,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在卫生资源提供方面,市场则起到决定作用。卫生保障和卫生服务等方面就要双方合作发挥作用。 很显然,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需要重新认识和把握公平与效率的平衡、政府与市场的统筹。 |
·下一篇: 湖北明确新房价格控制目标,部分地区仍继续加码调控 | ||||
·上一篇: 民营企业首次被写入党代会报告 | ||||
|